【摘要】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后,高碳的工业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,加之国外高筑的“绿色壁垒”,低碳将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制度建设可以为工业低碳发展提供保障。近年来,我国初步形成了集行政、市场和社会化手段为一体的制度体系,推动了工业向低碳方向发展,但是由于我国工业低碳制度实践起步较晚,制度体系还不成熟,存在着相关制度缺乏协同、部分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和一些关键领域制度缺失等问题。为全面推动工业低碳发展,如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,应加强制度建设,尽快提升制度的协调性,形成有机衔接、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,充分发挥各种制度的应有作用;确保制度的操作性,在绿色采购、碳市场、绿色税收、绿色电力证书等方面完善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;加强制度的创新性,重点围绕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,打造出一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低碳甚至零碳供应链管理模式,同时适时开征碳税,形成以“碳排放交易+碳税”为主要工具的市场化减排机制。
【关键词】碳达峰 碳中和 工业低碳发展 节能减碳 碳市场 碳税 绿色供应链
声明: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双碳法治与经济研究院”或者“来源:环境法治研究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本机构。本机构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,任何组织未经本机构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2.本机构刊载的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。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公众号刊登其内容,请及时通知本站,本站将予以删除。在此,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