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摘要】气候变化损失损害问题一直是小岛国、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气候谈判议题。损失损害是指超出适应极限的气候变化不利影响。在过去三十年的谈判中,在小岛屿国家联盟(AOSIS)的持续推动下,损失损害发展成为独立的谈判议题,后续也建立了损失损害的治理机制。但是,各方对如何深化现有机制存在分歧,重点反映在圣地亚哥网络模式与架构设计方案、损失损害的国际法地位及其赔偿责任、资金机制的出资使用及管理方法、参与全球盘点模式以及缓发事件和非经济损失五个方面。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气候变化损失损害,也是高排放的新兴发展中国家,需坚持在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原则下进行谈判,以促进的方式推进治理,同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相应责任,反对将议题变相泛化至责任和赔偿领域。
【关键词】气候变化;气候谈判;损失损害;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;巴黎协定;华沙国际机制
声明: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双碳法治与经济研究院”或者“来源:环境法治研究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本机构。本机构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,任何组织未经本机构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2.本机构刊载的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。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公众号刊登其内容,请及时通知本站,本站将予以删除。在此,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