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数据库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双碳法治数据库 / 学术文献数据库

温馨提示:如需检索本文中的具体内容,请按CTRL+F进行检索。


李树训. 科学给付义务视野下我国气候变化诉讼的迈进逻辑[J]. 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23, 37 (03): 81-91.

发布时间:2025.09.11 来源:本站 浏览量:30
【字体大小:

【摘要】如何构建气候变化诉讼制度,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不同经验。域外国家和地区主要延循侵权逻辑,以人权、人身权、财产权等其他权利类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点,但该构建方式并不符合我国国情。因缺乏归属效能和排除效能,气候环境利益难以实现权利化。与域外国家“一体式”诉讼结构不同,我国现已发展成“三责六诉”的格局。这种“分割式”或“多轨制”构造阻断了我们利用侵权路径救济气候环境利益的可能。不仅如此,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构方面突破“利害关系人”的理论束缚,呈现出“去实体化”的特征,直接削弱了权利化路径的实际价值。除权利—义务这种传统证成路径之外,通过深度阐释宪法旨意而最终获取另一种可行方式,即根本任务—基本政策—国家义务。这种进路旨在改变义务的附庸地位,强调未来在气候变化应对过程中应推动“被义务”向“向义务”转型。

【关键词】气候变化诉讼;权利本位;义务本位

声明:
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双碳法治与经济研究院”或者“来源:环境法治研究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本机构。本机构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,任何组织未经本机构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
2.本机构刊载的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。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公众号刊登其内容,请及时通知本站,本站将予以删除。在此,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!